亲爱的朋友:
昨天,我说今天给你看个示例:
一条「提问型」开头 +「钩子句」+「软引导结尾」的朋友圈文案。
但是,我觉得看这个示例之前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想跟你分享……
如果你认真写了一篇文案,语气也很真诚,结果发出去,却没人点赞、没人评论,甚至没人找你聊一句……
你是不是也会怀疑自己:“是不是我写得还不够好?”
但我想说,大多数时候,问题不是你不会写。
而是你写的东西,还不够……
“打中人心”
怎么叫“打中人心”?
举个例子。
我前几天刷到一条文案,开头特别普通,但我一下就停住了:
“其实我不怕别人不买单,我只是怕我辛辛苦苦做的东西,没人看见。”
看到这句话,我心里很有感触。
它没在讲产品、没在卖东西,就像有人在替我说话一样。
这种感觉,很难用技术讲清楚。
但我们都知道,那就是——“我被理解了”。
这才是打动人的表达。
不是告诉客户你有多好,而是说出他心里那个没讲出来、但一直在想的念头。
而那个念头的背后,往往是:
“我希望我做的事,能被看见。”
“我付出的努力,不是白费的。”
很多成交,真的就是从一句“你懂我”开始的。
在神笔文案智能体里,我设计了一个小机制,叫……
“意图穿透引导”
它不是让你写得多完美,而是一步步提醒你:
你发这段内容,最想对方感受到什么?
你说出这句话,是想让他下一步干嘛?
如果对方看完没反应,你最遗憾的是什么?
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,系统就能帮你“翻译”成更能打动人的说法。
比如你原本会说:
“这套课很实用,一共12节,讲的是AI写文案。”
但换个角度说:
“你每天写得很认真,但没人理你,也没人转发。不是你表达不好,是你还不知道AI时代该怎么说话。”
是不是立刻就有不一样的感觉?
其实你回头看看,很多让人感动的表达,背后只有一句话:
“我懂你”
所以,写文案不是把一件事写清楚,而是能不能写出那句话,让对方看完之后安静几秒,然后点点头。
你不需要说服所有人。
只要能打动一个愿意相信你的人,就够了。
明天我们来聊一个特别关键的事:
你每天发的内容,到底有没有“意图”?
有没有让人知道你是谁、想表达什么、希望对方怎么做?
很多人写了很多,但没有引导、没有对话感,也没有角色感。
结果越写,客户越糊涂。
添加你的评论